以風味為素材,創作出精彩獨殊的故事篇章
——Chacha VWI by CHADWANG
撰文/魏嘉儀 攝影/邱之聖
「因為遇到了一位老前輩。我以前從來不喝咖啡,只覺得它聞起來很香,但喝下去就是很苦。老前輩遞給我一杯咖啡說,『真的,你喝喝看,跟你想得完全不一樣』,硬著頭皮喝了一口,發現馬上感覺到非常強烈的烏梅味,再帶一些藍莓與莓果調性的香氣,還有酸甜的味道。」人稱Chacha的童郁嘉回想起為何會進入咖啡產業,臉上帶著笑意地說。擔任知名咖啡館VWI 區域經理,以及國際咖啡賽事評審的Chacha,在採訪之初就開門見山地說,她很嗜甜,喝珍珠奶茶一定要全糖,所以在她印象裡苦苦的咖啡一直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。「我馬上問老前輩這是什麼,沒有加糖嗎?他說,『沒有加糖,這種東西叫做手沖咖啡』。我完全沒想到咖啡會有這種味道,好驚訝,真的就是從此開啟一片新大陸。」
對食材原味的熟悉
是感知風味的萬能鑰匙
Chacha說,其實自己家裡從小就吃得很清淡,也許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食材原味的感知與記憶連結,總是很自然地快速從她腦中出現。「非常清淡喔。小學午餐時間在打開便當的瞬間, 常常會有同學湊到便當前問你今天吃什麼,對吧?某次我一開便當蓋,大家就看到白白軟軟的一片,一臉問號地說這是什麼,我回答水煮洋蔥配白飯。這是我媽最驚人的蒸飯箱便當。」她說,因為媽媽自己本來就吃得很清淡,喜歡吃食物的原味,所以家裡的料理幾乎都是清炒或清蒸。也許正是因為如此,她對於食物的原味也就比較熟悉,剛出社會時,甚至很不習慣對她來說過油、過鹹的市售便當,常常因此拉肚子。不過,Chacha 強調,自己並沒有因為進入咖啡產業,就開始強迫自己拋棄甜食,她表示,繼續吃喜歡的食物,然後不吃討厭的東西,除非是為了健康,否則她認為咖啡的專業與自己的飲食嗜好應該分開看待,如此一來,也不會落入某個既定的框架,反而有更多如何平衡風味的經驗。
師傅領進門
國際評審之路的衝刺與修行
終於知道什麼是手沖咖啡後,在因緣際會下,老前輩轉介Chacha到了胡元正前輩的饕選咖啡工作。「對我來說,我在咖啡產業遇到兩位重要的貴人,就是剛剛提到的老前輩,還有胡元正大哥。胡大哥帶著我,教我如何品飲咖啡、如何杯測等等眾多咖啡相關知識。」她說,帶自己踏進國際咖啡賽事評審領域的人,也是胡大哥。她記得第一次接觸評審工作,就是胡大哥帶著自己前往新加坡參加咖啡師比賽,胡大哥突然問她要不要上去評評看,「我當時就很像是個小笨蛋,叫我上去喝喝看,體會一下這個賽事的感覺,我也就膽子很大地說,好呀。」Chacha說。
她接著表示,台上選手只有15分鐘,不只要為舞台上4個陌生評審講述自己的咖啡作品,一旁還有技術評審近距離站在身邊仔細觀察,更不用說台下有這麼多觀眾與相機鏡頭,一雙雙眼睛全盯著選手看。在這樣的壓力之下,每位選手依舊十分奮力,在這短短的時間內,他們百分之百地投入,將所有準備淋漓盡致地全數發揮。Chacha笑著續言:「選手們就只是很單純地想要闡述自己喜歡的東西,為什麼他們有那麼大的熱忱?那種百分之百的投入,真的讓我瞬間覺得好感動。現在想想,我的雞皮疙瘩又都起來了。那次評審結束之後,胡大哥就問我覺得如何,我就說我要當國際評審! 我猜胡大哥應該是有點傻眼, 哈哈。」
取得國際咖啡賽事評審資格,不僅必須經過考試,也必須擁有評審賽事的經驗,因此通常要經過長時間的準備才能取得。但是,Chacha表示,自己不喜歡拖時間,希望在很短的時間有效率地達成這個目標,再加上胡元正前輩的訓練,最後真的以相當短的時間取得國際評審的資格。「擔任賽事評審背後需要的技術層面,其實任何人花時間鍛鍊都有辦法達到。我自己覺得最困難的反而是語言,也就是英文的能力,我那時真的是苦練出來的。」除此之外,她表示當一位評審最需要具備的,就是公平與公正,也就是必須在屏除自己主觀意識的狀態之下,客觀評斷選手的表現與飲品風味及口感的呈現。然而,評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類,台上的選手可能看起來特別討人喜歡,或者就是熟識的朋友,也有可能飲品包含某種自己尤其偏愛的食材,又或是僅僅稍不留神讓主觀想法無意識地悄悄冒出,種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,也都必須去除。因此,台上的選手與評審其實彼此都處於緊繃的備戰狀態,因為一旦稍稍鬆懈,評審就有可能陷入不自知的偏倚,一旦評出的分數開始不穩,久了之後還會開始自我懷疑。
Chacha 嘆了一口氣說,「當評審真的很累。不過,儘管我已經評了這麼久,直到現在都還是鮮明地記得第一次在新加坡評審時,那一瞬間的感動。那個感動也提醒我,為何想要擔任國際評審。我知道台上15 分鐘,台下可能就是10 年功,一個不經意的插曲,就有可能毀了面前這個人的一生。所以,我想要保護這些選手。」
珍惜且欣賞不同風土帶來的獨有特色
除了評審國際咖啡賽事,Chacha也是VWI的區域經理,工作職務之一就是為店內挑選咖啡豆。她表示,挑選咖啡生豆的時候,其實不太在意豆子的特有風土風味是什麼,對她來講全部都是精品咖啡,因為每個地區的特有風味都是珍貴的,如果以選出一間咖啡館使用咖啡豆的角度而言,其實甚至不用在意風土帶有的特色風味,就像是開一間水果店,店裡的水果都有各種獨特的味道,只要品質到了,當然希望店裡能放進所有種類的水果。例如,有的人會覺得盧安達的咖啡豆有種明顯的草本調性,他們會不喜歡,但對Chacha來講,這就是盧安達的特徵,也是它最漂亮的原因,那是沒有任何咖啡豆能夠取代盧安達的地方。「所以,我在挑選咖啡時,最直觀的做法就是我只看一支咖啡的甜感強弱,如果咖啡豆的本質夠甜,其他各式各樣的獨有風味就是它與生俱來的特色,這就是風土珍貴的所在。對我而言,我們不會迎合一時的消費者流行市場,只要品質夠好,而且豆子能展現獨有的漂亮風味特色,消費者就可以實際喝一喝,再來決定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味道。回過頭而言,我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個人喜好,而剔除擁有某些風土特色的咖啡豆。很希望透過更多元的咖啡風味,吸引到口味偏好更多元的大眾,大家都能一起享受精品咖啡,而非總是限縮於小眾市場。」Chacha 正色說道。
用調飲來述說故事的風味哲學
忙碌又顯得活力充沛的她, 平時還有在玩調飲。不同於黑咖啡、茶、葡萄酒等等,講求的是以來自大地的農產品呈現一地風土的風味,調飲的概念則是將各種食材的風味當作字詞,建構出調飲者想要傳達的一幅場景或一段故事。問到她覺得調飲的技術或核心重點是什麼,Chacha想了想表示,必須要把握住清晰明確的主題,也要自己覺得好喝,「老實說,我們從小其實就會進行風味判斷了,爸媽會常常問小朋友,好不好吃?好不好喝?我們日常生活中,也許是去手搖飲料店、小吃攤或吃點水果,一吃馬上就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,這是我們每個人與身俱來就有的感受。既然如此,怎麼可能會調出一杯自己都覺得不好喝的調飲呢?」她認為,人本身的感官,無論如何都能找到讓風味平衡的狀態。
至於咖啡與烈酒的調飲,Chacha表示,因為咖啡的風味比較細緻,必須要以有一點抽象的方式,在腦中抓出它的風味架構,而烈酒則是比較直觀,一入口就會瞬間告訴我們的感官,這款酒最強烈的特色是什麼,兩者的差異大致而言就是風味的強度。所以,製作咖啡與烈酒調飲時,先決定何者為主角就非常重要,例如如果主角是咖啡,它就必須展現主導風範;如果咖啡擔任配角,則可以讓它變得若隱若現。她強調還有另外一點也很重要,所有添加的食材風味都應該要在某個層次跑出來,食材不應該在飲品中消聲匿跡,例如完全喝不出水梨風味的水梨調飲,當食材在調飲中失去能見度或被掩蓋住所有聲音,也就失去添加的意義。
最後,Chacha向我們分享了一杯目前在VWI咖啡館喝得到的一杯咖啡調飲,名為白葡萄冷萃。她說,「這杯飲品的景象就是灰藍暗色的柔和夜空之下,似乎能見到一些忽明忽暗閃爍的光,就像是螢火蟲。」入口後,咖啡沉穩柔和的風味擔任基調,偶爾會零星冒出蜂蜜甜味,但並非天空遙不可及的星光,而是帶有土壤草本調性的清新亮點,原來她用蜂蜜菊花茶描繪靠近大地的點點閃爍光芒,真的像極了夜晚漫步林間遇到的螢火蟲。「我想,我就是一個很喜歡說故事的人,我希望賦予每一件作品特有的靈魂,不希望它只是一杯單純的飲品,想讓大家喝到時,都會藉由我的創作衍生出屬於自己的風味故事。」
文章出處:Vol.41《風土、風水、風潮與風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