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震災喚醒
沉寂百年的咖啡香
——南投 向陽咖啡莊園
撰文、攝影/詹閔凱 照片提供/林言謙
民國88 年9 月21 日,一場毀滅性震災在南投縣境內的九份二山發生。看似穩若磐石的山林,在7.3 級強震下,竟如沙堆般被強行移位,兩分鐘前的翠綠瞬間灰飛煙滅,震後的九份二山變成一片黃土。半年後,荒蕪的亂石堆中竟神奇的長出一株咖啡小苗……。
南投縣種咖啡的歷史頗為久遠,早在日治時代(民國25 年),位於現今仁愛鄉的惠蓀林場以及埔里市區內的埔里試驗林,就已開始種植咖啡。在過去近百年的歲月裡,這兩處對於咖啡僅止於教學和留種為主,並沒有推廣給縣內種植。在南投縣若要論及種咖啡的資歷、專業度和參賽獲獎次數,那麼非「向陽咖啡」林言謙莫屬。在筆者印象中,近十年不論在地方性或全國的咖啡評鑑頒獎台上,始終會出現「向陽咖啡」的名號。基於這個理由,本期特前往南投縣國姓鄉,採訪了向陽咖啡莊園的主人──林言謙先生(以下簡稱言謙)和他的賢內助彭婕汝女士(以下簡稱婕汝)。
盛極而衰的綠金產業
言謙是專業檳榔農的第二代,父親年輕時便從嘉義中埔鄉遷居至目前的國姓鄉大石村崁斗山(大石谷)一代居住,並租地墾荒種檳榔。
民國70 年代,檳榔有「綠金」之稱,南投的雙冬檳榔更是高品質檳榔的代名詞。言謙回憶他求學時期的印象:「在那個時代,中盤商向農民收購檳榔的每粒單價高達28 元,平均一穗可長出約400 多粒的檳榔果,每棵檳榔樹年產約3 到4 穗。正常情況下,一棵檳榔樹的年產值就有4 萬元之譜。通常一部小貨車,從山上載滿一車斗未經挑揀的檳榔穗,賣給盤商就可收入100 多萬元,那是名符其實的綠金產業。」
地震後的契機
由於921 地震後造成山區土石鬆動,以及隨後幾場暴雨,使全台各地土石流的災情頻傳,社會輿論紛紛將土石流和口腔癌禍根歸咎於檳榔,短時間內檳榔價格暴跌至每粒4 到6 元,而且後勢持續看跌,這也成為很多農民轉種咖啡的契機。
言謙講述著那段震災後的神奇故事:「921 震災半年後的某日,我上山工作途經九份二山震央附近,在一片寸草不生的土石堆中,發現了一株不知名的小樹苗。當時一念間只是讚嘆生命的強頑與韌性。不久後,一位台南東山的好友來訪,我帶他參觀九份二山時,隨口詢問博學的朋友,是否知曉前方小苗的名稱,他斬釘截鐵說:『那就是咖啡呀!』事後推想,那株小咖啡苗可能是地震後來自惠蓀林場或埔里實驗林的飛鳥,吃了咖啡果實後飛經九份二山休息(當年附近並沒有人種咖啡),並排出未消化的豆仔,經過數月自然長出。和父親談論這個奇特的天啟異象,父親沉思片刻告訴我:『或許這是天公伯的旨意,既然檳榔產業已大不如前,你不如就嘗試種咖啡看看吧!』於是民國89 年,我率先開啟了國姓鄉咖啡商業種植的大門。」
訪談中,筆者好奇詢問20 年前那株「神鳥」咖啡樹的近況,言謙感慨表示:「那棵天外神樹早已不見了,當初並沒有想到咖啡會在國姓有此發展。事發兩年後,我曾多次前往找尋,但它卻失蹤了。我想那一顆咖啡樹或許來不及長大,就被高大的芒草所覆蓋,長時間得不到陽光和露水滋潤便枯死了,回想此事仍令人扼腕。」
向陽三大咖啡園區
向陽咖啡自89 年開始種咖啡至今,或租或買共擁有三處園區,分別是「九份二山園區」、老家「大石谷園區」以及「武界園區」。筆者這次藉由採訪之便,搭乘言謙的小貨車參觀他幾處園子。
.第一區——九份二山園區
九份二山是言謙第一批的咖啡種植區,面積有3 公頃,海拔超過1,000 公尺,坡面朝東方和東北,呈半月弧狀,品種以藝伎、SL34 為主。
921 地震時,大量的土石阻斷了澀子坑溪和韭菜湖溪而形成了兩個堰塞湖。言謙說:「自從九份二山有了這兩個堰塞湖,當地的氣候日夜變化很大。每當陽光自東方昇起,旭日和兩湖面的折射光相互交疊照射在九份二山上,溫度瞬間陡升;到了夜晚也因為有兩個堰塞湖水氣的調節與吸收,山區的溫度又立即大幅下降,每天的溫差往往超過12℃以上。」
.第二區——大石谷園區
言謙的雙親就住在園區內的老宅,此處也是林家的發跡地;園區面積有10 公頃,海拔1,000 公尺,和九份二山同樣都是第一代咖啡的種植地。
言謙談論更換品種的起因,說道:「大石谷產區的品種,一直以來都是以鐵比卡和少量的卡帝摩為主。民國99 年,我第三次參加台灣精品咖啡豆評鑑,那年陳皇仁已連續三年拿到這項比賽的特等獎,傲人的成績令我震驚不已。我發覺陳皇仁的生豆長相及大小都和我們不同,賽後專程南下梅山向其購買種苗;當時他並沒賣我小苗,而是回贈一大包的咖啡種子,請我自己育種,這是我第一批SL34 的種源。經過多年的杯測和比賽,我發現SL34 在整體表現上,更勝於鐵比卡品種。未來幾年我會逐步降低種植面積,並計畫以嫁接的方式, 將大石谷產區的鐵比卡替換成藝伎和SL34。」
.第三區——武界園區
民國108 年的南投縣咖啡評鑑, 森悅高峰以SL34 品種拿到86.14 分的高分,並獲得特等獎的殊榮。向陽咖啡雖然也以84.93 分的高分獲得頭等獎,但在高手如雲的前段班,這1.2 分的差距不可謂不大。
言謙述說他購地的緣由:「這場評鑑結束後,我深刻意識到,唯有海拔和環境才是種植咖啡的硬道理。在友人介紹下,109 年在武界買下了2公頃的平緩坡地。武界產區海拔有1,300 多公尺,先天的風土條件非常優越,地面厚達半尺的腐植土層, 鬆軟而有彈性。這裡的日夜溫差很大,動輒10℃以上,這樣獨特的環境是種植咖啡的風水寶地,目前這裡種了1,000 棵藝伎和600 棵SL34,這兩隻品種未來將是我們的主力。」
優秀神農與杯測師的配合
「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」這段出自《詩經:大雅》的詩句,用來詮釋向陽咖啡的歷久不衰,似乎頗為貼切。向陽咖啡在20 年歲月中,能保持日新又新,除了言謙自身的農業學養和努力不輟的學習外,其賢內助婕汝也是功不可沒。為了瞭解和提升自家的咖啡品質,婕汝於106 年克服諸多心理障礙,參加CQI Q Grader 考試,並順利通過認證。如今向陽咖啡的運作模式,由言謙負責咖啡農務、後製、烘焙;而婕汝則負責杯測、沖煮以及門市行銷管理。夫妻間也時常針對咖啡風味上的變化進行討論,如此合作無間的搭配,我想也是向陽咖啡能年年獲獎的重要原因。
咖啡後製心得分享
言謙在咖啡後製處理有長達20 年的豐富經驗,從摸索、修正到嫻熟,一路吃盡了苦頭,也耗費了不少物資。在訪談末段,他的聲音已略顯沙啞,但真誠分享的態度,著實令筆者感動,以下是筆者針對不同處理法的訪談摘要:
.水洗法
向陽每年生豆產量有數千公斤,製作上通常水洗的比例占了7 成以上,其原因不外乎是簡單方便、快速好處理、乾燥時間短等優點。其處理過程如下:鮮果採回即刻脫皮、過水撈浮豆,沉底的好豆清洗後撈入60 公斤裝的發酵桶,在定溫16℃的冷藏室裡,低溫厭氧發酵3 天。期間,必須每天扭開一次洩氣閥,放掉桶內因發酵產生的
高壓。3 天後,當桶內氣味出現類似熟香蕉的氣味時,倒出清淨,平鋪白鐵盤中,厚度約2.5 公分。乾燥作業全程使用烘乾機,完全依照設定好的數據和模式進行,每天作業8 小時,早八晚五,停機後開門讓豆子透氣,這樣大約5 到6 天即可完成,是最快速而穩定的做法。
.日曬法
日曬豆的作法其實不難。咖啡採回後,務必先以清水洗淨、撈浮豆、瀝乾水分,倒入60 公斤裝的塑膠密封桶,之後的作業流程和水洗法相同。直到熟香蕉氣味出現,此時的pH 值應該會降至5.1 至5.2,甜度計的檢測通常在8 到8.2 左右 ,就可停止第一階段發酵。倒出果實,以清水沖洗帶皮漿果,避免豆子沾黏會影響翻攪和機器內部的清潔;稍微瀝乾後,平舖白鐵盤2.5 公分,送入乾燥機烘乾。前兩天溫度會設定在45℃,第三天後溫度降至40℃,每天的乾燥流程和水洗法相同。當第一回合的含水率降至20% 到25% 之間,中止乾燥。將乾果放入塑膠袋或桶內綁緊袋口,重回16℃冷藏室,再次低溫發酵5 天以上(最多可達20 天),屆滿後再次進行第二回合烘乾,直到含水率降至11% 到12% 即完成。
.蜜處理
蜜處理的乾燥作業和日曬法相同,都採兩階段烘乾法,咖啡鮮果一定要先以清水洗淨、撈除浮豆、脫皮。倒入白鐵層架盤,厚度不超過2.5 公分,送進乾燥機,做第一階段(6 到8 小時)的果膠收乾作業。之後將半乾的豆子,置放在常溫、通風環境中,靜置48 小時,期間會散發出類似醃梅李的酸香味。兩天過後,以手指捏壓帶殼豆,此時會發現豆殼和生豆之間,已經有空間感(豆仔縮水),當呈現這些狀況時,即可停止這種「半乾式發酵」,最後同樣以「早八晚五夜透氣」的方式,進行第二階段10 至20 天的烘乾作業,直到完成。
筆者好奇提問,為何其烘乾作業使用「早八晚五夜透氣」模式,言謙說:「我是仿照自然日曬法。累積多年的乾燥經驗,我發覺這種烘乾方式不但省電,而且不論哪一種處理法的生豆,其內部的水份均質性都非常好。這樣的乾燥速度合理而有節奏,脫殼後的生豆也翠綠漂亮,不容易老化變味,而且利於保存。」
「經過多年的試驗和杯測,我覺得日曬豆以72小時低溫厭氧的發酵方式,整體的風味表現最好,呈現多樣性的熱帶水果、紅酒、水果乾等調性,酸質與甜度兼具而平衡,乾淨度也有很好的清澈感。至於發酵超過4 或5 天的風味,則會產生類似香蕉油、水果醋的調性,甜度和乾淨度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。」言謙自信地說著他的心得。
農場管理流程與果小蠹防治
言謙對於農場管理極為重視,他講述過去的經驗:「豆子採收完後,我會依步驟實施修枝及清園工作,並將樹上所有的乾果採下帶走。接著施肥,我會以有機肥為主,氮磷鉀複方肥為輔。通常一年二次,第一次約3 到4 月,第二次在6 到7 月份(大果期),每棵樹的肥料用量斟酌在3到5 公斤間。8 月之後,一直到採果期前,每月還會澆灌一次少量的液態肥,液態肥的好處是根部吸收較快;而固態肥則必須靠水分解,樹根才能吸收,如果施肥後沒有下雨,肥料將分解不全,若雨水太多時,則會被沖走,造成無效施肥。」
言謙提到,清園工作執行的徹底與否,對後續的病蟲害防治效果有很大的影響。當蟲害嚴重,應該使用以水稀釋800 至1,000 倍的第滅寧進行噴灑,通常最佳的施作時段,是從花季開始起算,兩個月內必須完成噴藥作業,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點仍未實施,那麼今年將會徹底完蛋。
「要徹底做好防治果小蠹危害的方法,需要以下三種作法搭配進行。首先是清園後的藥物防治,這是最重要的步驟。第二是掛誘捕器,這也可監控園區內蟲害數量。最後是巡園時只要發現咖啡果的底端有小孔,就得立即摘除帶離園區(且以熱水煮過)。如果危害嚴重或面積過大,必須痛下決心實施大面積砍樹並清園,這樣才能有效遏制蟲害蔓延,這些步驟如果沒有做得徹底,隔年的產量與品質都會受到嚴重影響。」言謙語重心長地提醒。
不虞匱乏的灌溉水源
咖啡要維持穩定的品質與風味,除了風土、品種、管理外,其實「水」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。筆者多年來拜訪台灣各縣市的咖啡農超過80 位以上,幾乎每個產區都曾為水所苦,細數各地能在久旱不雨的季節,仍有正常的水源灌溉,簡直是鳳毛麟角,而向陽的三處咖啡園區,正是不缺水的天選之地。
言謙詳細解說每個園區的水源狀況:「向陽能夠在每次咖啡競賽都有不錯的成績,我認為『水』是最大關鍵。我很幸運,三處產區中除了大石谷今年水源略微降低外,其餘兩處的蓄水塔一直都能維持滿水位狀態。九份二山的水源是地底自然湧出的,長年水質清澈而豐沛,即使如此為了農務作業方便,我還是在頂坡處,建了兩座100 噸蓄水池。武界那邊是背靠山脈,林間溝壑縱橫,山澗溪水不大,但長年不缺。我在那裡設置了三座150 噸的水塔,常年都是滿的。至於大石谷產區,我們有兩座400 噸的大水塔,主要供給家人日常生活使用,灌溉農作以現有的山泉為主,如有不足再輔以水塔供應。其實大石產區在過去也很少缺水,但這些年或許受到地震後水脈移位的影響,加上位於山頂,致使今年的水量比往年少很多。」
這三個產區,言謙都佈有完整的水路和接頭,他說:「每次澆水透過馬達的加壓,出水量其實很大,每棵樹只要短短的3 到5 秒鐘,5 公升的水量就送出去了,以九份二山這區為例,1,000 多棵咖啡樹,只要一個上午就可完成澆灌。」言謙補充:「我曾經向水保局官員建議,如果年度預算上可以補助農民,水塔是最首要的設備。尤其久旱不雨的季節,對農作物的品質影響非常大,這也直接關係到農民的生計。」
真誠而謙虛是永續經營好咖啡的核心
長達3 小時的採訪,聊到的話題非常豐富,即將結束時,他感慨說道:「咖啡產業並沒有如外人看到那麼美好。如果沒有優越的先天環境,或者你的咖啡沒有獨特性,還是早一點放棄吧!或許你看到一杯杯的咖啡單價好像很高,抑或者生豆1 公斤動不動就是1,000、2,000 元起跳,實際上全年付出的心力,遠遠超過其它農作物。想要做好咖啡產業,需要投入相當大心力,沒有10 年以上的用心耕耘,很難有像樣的成果。」
筆者認為,向陽咖啡能有今天的斐然成績,除了具備難得的先天環境優勢外,後天的勤奮不懈和深耕20 年的努力,以及夫妻齊心合力做好每一項細節,這些才是穩定進步的關鍵。台灣種咖啡的農民有數百位之多,能有林言謙夫婦這般幸運的又有幾位!「不是我們厲害,而是天公伯疼惜我們。」採訪結束,開車返家的路上,他不斷地強調的這句話,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旋著。
文章出處:Vol.41《風土、風水、風潮與風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