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續經營,就從你我的每一口開始—— Carrefour Impact 家樂福食物轉型計畫

永續經營,就從你我的每一口開始
—— Carrefour Impact 家樂福食物轉型計畫

撰文/佘巧婷   攝影/邱之聖

飲食是我們日常所需,現代人講求便捷效率,外食族或等待外送的比例與日俱增。消費者只需上平台瀏覽餐點,或搜尋熱門餐廳推薦懶人包,手指在螢幕輕點幾下,不稍片刻,便有製作完成的食物送上門,甚至連生鮮蔬果也能透過同樣的方式取得,不必親自到場即可享用。然而,在快速方便以及美麗吸睛的產品宣傳圖背後,被忽視的不僅僅是個人健康,還有許多被埋沒的事實,就讓我們從「食物轉型」的角度去發掘這些真相。

你了解自己每天吃下肚的食物嗎?

飲食習慣決定身體健康的道理人人都懂,但日常中卻鮮少有人在意,早餐店的蛋餅、超商裡的茶葉蛋,抑或是烘焙甜點,我們每天或多或少都會接觸蛋製食品,但往往很難知道店家的食材來源,包括手上的那一顆蛋。

在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裡,陳列各式具備永續與環保理念的產品,每項商品都來自台灣在地的生產者,除了清楚標示來源及生產過程,也附上符合永續理念的標章。食物的溯源,不只要看到酪農與畜牧業者本身,更包含產出來源的動物們;而「動物福利標章」則是透過層層檢驗,確信動物們被友善對待才能獲得的認可,提倡優質環境、健康產出。民眾常食用的烘焙製品或多或少都會添加蛋和奶,然而台灣的畜牧及酪農業大部分屬集約方式,非人道又骯髒的環境造成動物的心靈壓迫,相關用藥也對土地造成危害。為了避免消費者無意間成為破壞環境的共犯,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由非籠飼雞蛋開始,接著產出「透明鮮乳」,最後歷時4年研發出「透明吐司」,生產歷程透明、可溯源、無人工添加物,讓消費者可以吃得健康安心,對環境也更加友善。

家樂福永續長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表示:「家樂福的未來目標是在2025年開始全面廢除籠蛋,在商業市場非常競爭的情況下是相當大的挑戰,鮮少有企業肯嘗試這種行為。之所以決定成為先鋒,是為了避免讓消費者不知情地吃下籠蛋,希望透過自身打開市場,讓其他通路知道後願意跟上,並且在每個產業找到帶領者。以餐飲觀光產業為例,君悅酒店開始使用非籠飼雞蛋後,其他住宿業者或小型餐廳也陸續跟上,最後甚至擴展進校園。」

「由餐桌延伸到產地」
從消費端到生產端的綠色影響力發酵

追溯食物的上游和中下游,會發現生產端、銷售端和消費端彼此連動且相輔相成,消費者對於飲食所做的選擇與支持,才是決定消費市場生態的關鍵。

由於現今的商業模式趨向快速簡便,消費者大多只在意末端售價,不在乎食物從何而來及產生的過程,使眾人變得不再珍惜。為了便宜而買多,吃不完又丟棄浪費,從而消耗更多能源去處理這些過剩的食物,變成惡性循環。當我們能夠站在不同立場探究食物的根本,思及每日餐食皆會影響身體狀態,便能將品質與來源放在心上。

儘管認知到我們的健康就植基在環境與土地上,資訊不對等卻會造成消費者錯失選擇機會,與有助益的食物擦肩而過;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,「產銷履歷」除了能讓消費者了解自己所購買食物的成分與來源,也能讓生產端的小農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生產方式來提高品質。

「由產地延伸到餐桌」,藉由食物來源可以決定我們每日飲食;但若反向思考,如果民眾都有環保意識與支持食物轉型的理念,則大家都可以透過選擇餐食的行為,影響位在源頭的生產者,進而轉為「由餐桌延伸到產地」。

落實社會責任
串聯跨領域社會企業的正向循環

當越多消費者選購具有永續標章的產品,供應商便會開始思考產品轉型的可能性,讓更多消費者看見自家產品。然而永續的推行無法憑藉單打獨鬥,需要跨領域的人才解決不同挑戰。

家樂福作為中間銷售端,也推出自有農產品的認證系統「家樂福嚴選生鮮」:在市場調查後,到各地尋找適合的在地小農,而合作農民也必須支持友善生態,且符合認證系統規範。除了詳細記錄栽種、飼養過程,也會有第三方單位定期稽核和委託實驗室做抽查,最後提供每支嚴選生鮮產品專屬的技術手冊。

近年來,越來越多小農主動聯繫家樂福,在標章制定與嚴謹稽核下做評估,或進行教育訓練以輔導改善。除了幫助原物料生產者轉型為永續農業外,家樂福有時也擔任中間介紹者,成為跨領域間的橋梁,將優質生產商推薦給在地中小企業,合作研發在地商品,達成「挺社企」的理念。

地產地銷,減少碳排放

隨著交通便利,如今我們在國內也能享用到各式國外美食,然而隨著進口商品遞增,即表示越多的碳排放產生,且與本土產品競爭。概念店推出多款「食在地」產品,都是用台灣各地小農生產的原物料作為食材,不但新鮮、減少碳排放,更幫助曝光優秀的在地生產者,為耕耘台灣這塊土地的農民們創造機會、優化生活條件。若能將在地食材及商品發揚光大,成為台灣的獨有特色,帶動餐飲及文化、觀光等周邊產業,除了關乎環境永續外,也能共創良好循環的綠色經濟;像是利用南投集集山蕉製成的「石虎綠山蕉洋芋片」,由在地小農製作、並保護石虎居住環境,讓孩童吃到食物原型,建構飲食認知的同時,也能幫助台灣在地的原生種動物。

喝咖啡也能愛地球、支持鄉土

以咖啡產業而言,家樂福「in Love Café」除了使用具有國際環保組織「雨林聯盟(RA)」認證的咖啡豆外,也選用台灣在地咖啡,如屏東霧台神山100%Typica咖啡豆,便是來自海拔900公尺的屏東巴魯那莊園,由團隊至產地尋豆、採購並自行烘焙,希望消費者在享用咖啡的同時,能從價值的選擇上找回愛護地球的態度;也期望「台灣咖啡」這個選項佈及本土咖啡廳供消費者及觀光客做選擇,共同推廣台灣咖啡,不僅支持在地,更兼顧環境友善及永續生活。

翻轉的力量
從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萌芽

就環境面而言,重視環保、愛護動物、珍惜環境生態,可以讓城鄉與社區永續經營,進而提供健康食物;以經濟層面來看,這些食物需要在良好經濟的成長背景下,建立共同目標的夥伴關係,才能共同產出;以社會層面來看,這些理念與行動需要透過教育及宣導,讓人民負責任地消費、有意願支持共好的生產模式,共創全民福祉。回歸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,則發現彼此間的關聯相互循環、密不可分。

由於家樂福看見食物的真相,為了建造永續消費系統,從倡議到實際行動,親身落實永續發展的理念,讓信念不只是口頭上的理想,而是像農人播種並深耕般逐步落實。蘇執行長強調:「身為零售商的責任,是透過販售對大眾有益的商品,讓消費者認知食物的溯源及價值,買得到且有選擇。」

你的消費決定未來

作為消費者,我們可以透過每個平凡日常進行有意識的消費,選擇真正對環境有幫助的產品。如同家樂福印有「從 i 開始」標籤的食品,清楚呈現產品符合的理念或認證標章,透過資訊透明化讓消費者不會僅從價格盲目判斷,而是有更多價值的選擇。儘管改變生產及消費模式都需要時間,然而每個人都是一種影響力,從每一口開始,我們就能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。

文章出處:Vol.43《從SDGs看咖啡產業的永續經營》

轉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