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客的咖啡館攝影學(下篇)—— 防疫生活時代咖啡館必修的線上行銷學

咖啡客的咖啡館攝影學(下篇)——
防疫生活時代咖啡館必修的線上行銷學

文字整理/侯乃瑄
照片提供/ Coffee Ker 咖啡客的咖啡課

各位讀者們還喜歡上一期「Coffee Ker咖啡客的咖啡課」Jesse 為大家帶來的攝影教學嗎?上一堂為大家介紹了新手入門的攝影設備、不同鏡頭適合拍攝的主題、構圖,與拍攝反光物時的解決之道,相信大家都獲益匪淺。第二堂<咖啡客的咖啡館攝影學>即將開課,這次將以在咖啡館拍攝的人與物為重點,從氛圍表現、光線明暗到攝影角度的拿捏,讓你輕鬆掌握攝影訣竅。另外為了讓照片有更好的風格呈現,後續的修圖也是一門學問,Jesse 同樣不藏私,在此分享他個人的經驗談。俗話說「熟能生巧」,透過課後練習,讓我們一同往攝影好手的目標邁進。

C³:在咖啡館拍攝⼈物時,有什麼需要掌握的重點?
J:在咖啡館內最常拍攝的⼈物畫面,應該就是正在沖煮咖啡的咖啡師了。然而,除非與咖啡師有交情,否則拿著相機貼近拍攝,既不禮貌,同時也會⼲擾正在工作的咖啡師。很少有⼈面對不斷拍攝的鏡頭時,表情還可以非常自在,所以我建議最好是⽤較長的焦段來拍攝,比如以50mm到85mm的焦段拍半身⼈像,可以與被攝者保持⼀定的距離。

除此之外,俯拍⼀定優於仰拍,從上⽽下的角度可以將下巴線條往下收,⾃然能把臉拍瘦⼀點;同時帶到注⽔過程與濾杯內的粉層變化,這也是拍攝⼿沖咖啡理想的角度。若在店內要幫朋友拍攝喝咖啡的畫面,建議可以設定成靠著桌⼦、⼿持咖啡杯就口的半身⼈像,將⼈物置中,臉部在「井」字構圖的正中間,側臉⾯光,稍微以平⾏角度拍攝。

C³:如何拍攝出讓人感覺好吃的咖啡與食物?
J:熱氣氤氳的⿊咖啡,讓人聯想到撲⿐⽽來的咖啡⾹氣;義式濃縮咖啡帶著飽滿油脂滴下的瞬間,令人想起⼀口啜飲⽽下的果⾹四溢;冰咖啡杯緣的⽔滴晶瑩剔透,讓人想將那沁涼感一飲而盡;表⾯光滑細緻的卡布奇諾,喚起記憶中那濃郁綿密的口感。透過拍攝細節的設計,讓畫面同時喚起味覺、嗅覺、觸覺的記憶,照片自然更加引⼈入勝。

C³:⽩天跟夜晚的攝影,分別該注意哪些地方?
J:我認為「光」是影響照⽚成像品質最重要的關鍵。光線好,物體拍起來自然⽴體,⽽且在光線充⾜的條件下,可以⽤較低的ISO值拍攝,並保持最佳快⾨速度,照⽚的成像看起來也會比較乾淨。

建議選擇在⽩天光線明亮的窗邊,最好採⽤⾃然光的側光拍攝咖啡。盡量避免物體、⼈物背對光線,這樣視覺主體才不會呈現黑漆漆的狀態。若是在夜晚拍攝,或是燈光較為昏暗的咖啡館,在不能打閃光燈的情況下,可以利⽤僅有的光線去呈現空間的「氛圍感」,但個人認為這樣不太適合拍攝產品與⼈像。

C³:過曝或過暗又該怎麼辦?
J: 現今的攝影原則為「寧暗勿曝」,在設備可以直接拍攝RAW格式的情況下,即便不⼩⼼過暗,還是可以⽤後製軟體將曝光、暗部、亮部拉回來,但是過度曝光的照片較難還原細節;若是直接拍攝jpg格式,且不太會操作後製軟體的情況下,那照片更是無⼒回天。所以能夠熟練且正確設定曝光的參數,是決定相⽚品質最重要的基本功。

C³:如何呈現不同的濾鏡風格?
J:「構圖」與「⾊調」是形塑照⽚風格中最重要的部分。以室內設計為例,裝潢結構、材質選用、配⾊都是非常主觀且多元的。我喜歡濃郁的冷⾊調,習慣將暗部、⿊⾊對比拉⾼,凸顯⽩⾊與亮部,再加上我會把非必要出現的顏⾊都利⽤後製修掉,畫⾯自然看起來更為單純、專注。隨著拍攝時間、內容的增加,我喜歡的風格也⼀直在改變,也會隨之調整成像的風格。去年很喜歡強烈誇張的⿊白對比,半年前則偏好將暗部拉淡,像是上⼀層霧膜的感覺。但最近開始想呈現出畫面的⽴體感,讓照片看起來更通透、清澈,就會再將暗部、⿊⾊拉深。

網路上有許多⼈在販售Lightroom的風格檔,也有粉絲會問我是否可以提供我的預設檔,希望可以直接套⽤。但我認為每家咖啡館的室內光線、⾊溫、裝潢顏⾊都不太⼀樣,所以參數都還是需要重新調整。與其著重在後期修圖,不如在前期拍攝時,就決定好構圖、光線與背景。直到現在我每張相⽚的參數,如對比、曝光、亮部跟暗部顏⾊等,也都是一張一張調整到自己喜歡的樣子。我認為⾊調、風格沒有好壞對錯,因為那都反映出每個時期你的所思所想,以及不同的創作⼼境,這反而是最難能可貴的!

C³:有推薦的新⼿入⾨修圖軟體嗎?
J: 在我使⽤Adobe Lightroom 之前,⼀直是使⽤ Google 的免費軟體「Snapseed」,它的曲線、⾊調、筆刷、修復、⽩平衡等等功能都十分齊全。可以用數位相機拍好後,上傳手機即時修圖,也能⽀援許多平台以及相機品牌的RAW 檔。

文章出處:Vol.33《那一年,我們一起追的烘豆機》

轉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