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倫比亞咖啡的愛與愁——上篇

哥倫比亞咖啡的愛與愁——上篇

撰文、攝影/張芳玉

咖啡旅行的第二站,我們暫時離開非洲,來到南美大產國──哥倫比亞,這個產區多元、充滿愛恨情愁的國家,所出產的咖啡產品線橫跨最大量的商業等級,以及小批次極為精緻且細膩的競賽級咖啡,與各式各樣的品種、種類繁複而高度實驗性的後製處理,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!歷史悠久的水洗阿拉比卡咖啡帝國哥倫比亞為南美第四大國,更是僅次於巴西與越南的全球第三大咖啡生產國,根據哥倫比亞全國咖啡生產者聯合會(FNC) 資料統計,它也是全球第一大的水洗阿拉比卡種咖啡出產國,24/25年的預估總產量為1,200萬袋。

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歷史可以回溯到18 世紀,至於是誰把咖啡帶進哥倫比亞?最廣為流傳的說法,是由荷蘭的耶穌會傳教士所引入。最初種植在東北部山區,由於易成為小農式家庭農場的潛在收入來源, 便迅速傳播到全國。1835 年, 哥倫比亞首次向美國出口2,500 磅咖啡,迅速在全球咖啡市場上嶄露頭角, 而後又受到新建鐵路和鄰國巴拿馬運河的推動,到19 世紀末,哥倫比亞已經鞏固了其作為世界最大咖啡出口國之一的地位。1927 年, 來自Caldas、Quindio及Risaralda黃金三角的著名咖啡生產者組成了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聯合會(FNC),旨在促進哥倫比亞咖啡的生產研究、出口與銷售;1960年,Juan Valdez 這位牽著騾子的虛擬咖啡農,成功地將哥倫比亞農民的形象深植在消費者心中。

走!讓我們一起進入產區吧!

哥倫比亞產區地圖。(圖片來源/ Cafe Imports)

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主要位於安地斯山脈,縱貫哥倫比亞國境西部,山谷相間,赤道橫貫於南,境內擁有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,讓哥倫比亞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第二豐富的國家,也因為如此,哥倫比亞產區的風土生態非常多元,我們大致上可分成三到四個大區:

北部
Bolívar、Santander、Norte de Santander、La Guajira、Magdalena、Cesar

北部的產區離赤道較遠,氣候分為乾季(12月到3月)和雨季(4月到11月),咖啡樹多在3月開花,9月可以開始採收,一年一收。緯度9°以北的產區(大多在Sierra Nevada de Santa Marta mountain),因為紫外線的影響,大多需要遮蔭樹,咖啡風味酸質較低、口感醇厚度較高。

中(北/南)部
Valle del Cauca、Cundinamarca、Tolima、Antioquia、Boyacá、Caldas、Chocó、Risaralda、Quindío、Meta、Casanare

中部是整體產量最大、產區面積分布最廣、又有黃金三角(Coffee Axis:Caldas、Quindío、Risaralda)加持的重點產區。此區為一年兩收,因整體地形關係分為中南和中北兩個區域,二者的乾溼季及採收季完全不同,中北產區產季分別為9月到12月及4月到5月,中南產區則為3月到6月及10月到11月。更特別的是,多變的地形加上氣候不同,讓中部產區擁有哥國境內最多樣化的微型氣候與咖啡樣貌,有些莊園甚至一年四季都有採收作業,得天獨厚!

傳統產區Caldas。

Caldas、Quindío及Risaralda為哥倫比亞早期的咖啡黃金三角,1930年代過後,農村經濟學帶動新的咖啡模式,Antioquia和Caldas更是成為主要領導者。由Antioquia 往下直到Quindío 的這一條大產區,有著巨大產量的舊日榮光,在新一代精品咖啡風潮下,帶著傳統種植面的深厚技術,面對的是出走潮過後的人力缺工,而二代回鄉嘗試的各種技術升級,時不時會出現各式小品、又或實驗性質的後製變化,產區的風味展現除了各種傳統出色而乾淨的處理法作品,也有不少或許精緻度不足、但相當有趣的創新實驗批次。

Tolima產區, 是一座充滿著出色美景的壯闊大山,早年為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──人民軍(FARC)所佔據,進山沿路上,有著內戰爆炸過後的遺跡,和很多自然景觀無法修復的重重哀愁與斷垣殘壁,但此區極高的海拔及特別的微型氣候下,卻藏著許許多多極為出色的佳作,不是什麼特別的後製、更不是特別的品種,那是由單純的大自然、和競競業業的農民們共同譜出的禮物,所開出最純粹的花。

Tolima產區的美景。

南部
Nariño、Cauca、Huila、Caquetá、Putumayo

哥倫比亞南部為目前市場上最知名的產區,也是種植海拔最高的地區,高海拔的環境直接反映在豆子的酸甜感和豐富度上,有「新黃金金三角」(Coffee Triangle:Nariño、Cauca and Huila)的美名!與北部主要於秋季的採收期相反,南部的採收期落在春天開始的3 月,產季長度約4個月。

在南部產區,小農為主要的生產單位,八成的莊園都有自家的溼處理廠,每家莊園的產量不大,但卻精緻獨特!這一區咖啡種植起步較晚,但因海拔夠高,大多莊園皆致力於精品咖啡的種植,明亮酸質與強烈特殊的香氣,搭配多變的口感,讓此區的咖啡在市場上獨領風騷!

Cauca是近代哥國知名的精品咖啡產區,知名莊園Inmaculada和El Paraiso都在這裡,但這也是一個充滿著最多淚水與心酸的地方。原來被最高平均海拔與肥沃土地所吸引來的,不只有咖啡,在山邊另一頭種的,是有極高經濟價值的古柯葉,貧窮讓Cauca產區的小農們鋌而走險,投入利潤較好的古柯葉種植,卻也帶來黑道、毒品與無窮無盡的武裝衝突。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,除了讓大莊園們在精緻後製妝點前就有著甜美無比的果實,也給了合作社小農們許多的可能性,透過在後製上的改善及行銷管道的加強,讓我們品嚐到Cauca純然的風土與美好。

目前為哥倫比亞第一大產區的Huila,有著最多元的品種、各式各樣的養菌製程、相關的實驗室科技設備和精準的熱沖擊控制,藉由品種與後製交織出各種不同風格、方向的風味,百花齊放的滋味,讓品嚐者在嗅覺、味覺、口感的平衡中,變化出各種令人心動的可能!

乾淨精緻的水洗哥倫比亞咖啡是經典。

品種大哉問

比起一路支持藝伎豆的巴拿馬,又或四處尋找著阿拉布斯塔(Arabusta) 的眾多產地,除了傳統品種外,哥倫比亞的新品種亦有著源源不絕的活力,極為迅速的擴散速度,就像一場四處開花的煙火,讓哥倫比亞的咖啡處處是生機,以下讓我們一同認識哥倫比亞的焦點品種們吧!

  • Wushwush
    原生於衣索比亞的Wushwush,為一支低產量的稀少品種,約在三十年前來到南美洲,咖啡果實亦有著紅色、黃色與橘色的不同分別,風味極為細膩,甜度亦佳,但口感上較薄,酸質溫和但也較為單一,有種乾乾淨淨的清晰感。
  • Sudan Rume
    Sudan Rume 原為野生咖啡品種, 亦隸屬於衣索比亞原生此一分支,1942 年在蘇丹共和國東南區被發現,最初多栽種於蘇丹和衣索比亞,Sudan Rume 或許不及藝伎在香氣上的優雅細膩,但口感較有稠度,有著莓果的明亮酸質及複雜香氣,尤其在日曬發酵的轉化後,隨著不同的發酵程度及酸質呈現,風味上很容易帶有深色或淺色的莓果調,伴隨良好的甜度及糖漿般的黏稠口感,通常都有不錯的風味強度及複雜度。
  • Eugenioides
    從古老母種Eugenioides開始,天然的低咖啡因降低了整體的苦感、清爽的阿斯巴甜、低度而柔軟的酸質,和重量感低卻如絲稠般的滑溜觸感,在經過各種後製處理方式調整後,讓它整體的風味系統,變得更為出色且充滿各種變化及可能性,然而或許因為低咖啡因的影響,使其易感染病蟲害而種植不易,因此普及度較低。
實驗室當中的菌叢觀察。
  • Pink Bourbon
    Pink Bourbon 幾乎遍布整個哥倫比亞,飽滿甜感、粉嫩花香和鮮明的桃李調是它最具指標的風味特質,讓人容易聯想到果實成熟後呈現鮮嫩粉紅的外表,WCR 的基因檢測中,Pink Bourbon帶著衣索比亞原生種的基因,但遍佈全國的足跡與莊園樹種混種現象的普遍,其實讓消費者相當難確定手上拿到的Pink Bourbon 在血統上的純正與穩定性。非常有趣的是,或許是因為本身溫潤又橫跨多面向的味譜,農民們常選擇以Pink Bourbon為基底,來搭配近年各式各樣的有趣實驗製程,後製的方向相當多元,也因此讓它的風味走向變得更五花八門。
  • Sidra
    早年多數人都以為,Sidra出自於鐵比卡及紅波旁或粉紅波旁交雜的結果,也叫它「Bourbon Sidra」,但經過WCR的基因檢測後,它是一支100%來自於衣索比亞品系的樹種。Sidra最為人所知的,除了些許的花香及標準的帶核水果調外,飽滿甜感和黏稠糖漿般的厚度質感,是一杯咖啡中最溫柔的基調。我常這樣覺得,不論在哪種的處理法上,Sidra都隱約透著某種溫潤的特質,讓人心裡不禁讚嘆道:「這就是Sidra吧!」
  • Chiroso
    Chiroso在西班牙文中是「鋸齒狀參差不齊」的意思,意指其葉面邊緣呈鋸齒狀參差不齊之性狀,經過RD2 Vision進行咖啡基因研究後,證實其基因來自於衣索比亞品系。在風味特質上,一層又一層複雜的酸質讓香氣層次變得更為豐富,且帶有果汁稠度的口感,讓整杯咖啡變得豐富有趣。然而,由於Chiroso這個品種本身普遍酸度較高,若因後製處理中發酵程度的選擇,而消耗掉太多原本的甜、又或增加太多的酸,就比較容易讓整體的風味感受變得較為尖銳,失去平衡。
  • Aji
    Aji在2021年COE競賽上大放異彩時,它的名字是Bourbon Aji,後經RD2 Vision進行基因檢測,很遺憾地,這也不在波旁分支下,又是一支新發現的衣索比亞品系。Aji為西班牙文中的「辣椒」之意,命名來自於果實中的香料及辣椒香氣,El Diviso的莊園主曾這樣說:「咖啡花開時,樹叢中便飄浮著淡淡的辣椒嗆香。」Aji於哥倫比亞開枝散葉後,在不同風土加乘下,依舊普遍帶著些尚未完全熟透、略有青青植物氣息的深色莓果調和偏蘋果較為清脆但圓潤的酸質,加上隱約在底層的嗆香,整體的平衡和風味結構非常特別有趣,推薦大家可以先試試沒有太多後製加持的品種原樣,再試試不同發酵製程後的風貌。Aji鮮明的品種調性或許較難以和所有後製都有良好的結合,但卻在某些方向上有著讓人驚豔的特色!
Aji品種的咖啡樹。
  • Ombligon
    Ombligon目前的產地僅止於哥倫比亞的Huila,是西班牙文中的「肚臍」之意,命名自其特殊的種子形狀。事實上,大家對於Ombligon的說法並不一致,有些專家認為它與衣索比亞原生種有關,有些哥倫比亞專家則因為其高產量及抗葉鏽病的特質,認為它可能是Pacamara、Bourbon或Castillo的自然突變;Ombligon與Caturra也有一些共通點,像是寬葉、靠近的結果、垂直的分支及高產量。2023年WBC季軍Jack Simpson所使用的Ombligon經過了有氧及厭氧的雙重發酵,因此較難以探知品種本身的風味特質,但一般水洗的Ombligon,在風味及酸質上都相當乾淨細膩,帶著淺淺的花草調性,的確讓人與水洗的衣索比亞有些許聯想,但整體口感明顯較有醇厚感,很是耐人尋味。

旅程,意猶未盡……

結束了哥倫比亞產區與新興品種的初步介紹,下一篇,我們將探討哥倫比亞各種充滿想像力與實驗測試的後製處理法,來看看它們的成因與挑戰,以及在不同品種組合而成的風味特質。原來,並不是所有的品種都適合同樣的後製,透過對品種特質的了解,賦予合適的後製來創造出更好的綜效,是新一代哥倫比亞農民的創新之路。

文章出處:Vol.45《夏日消暑提案 走踏於山林之間》

轉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