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SDGs看世界 咖啡及產業如何落實永續經營?

從SDGs看世界
咖啡及產業如何落實永續經營?

撰文/張紫翎  照片提供/編輯部 資料來源/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

隨著文明不斷發展,氣候劇烈變遷、自然環境破壞等問題隨之浮現,為人類行為找出相應之道刻不容緩。1970年後,國際上陸續舉行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(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)等議程,針對全球暖化、環境保育、能源使用等諸多方向提出檢討,以「全球考量,在地行動」的概念,呼籲各國以人類永續發展為共同目標,而台灣也順應未來趨勢持續推動中。

然而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,我國的咖啡種植及業界該如何做出改變?事實上,地狹人稠、集約式精緻栽培所致的高生產成本,一直是台灣咖啡產業的重要課題;若能使農業永續經營帶動經濟發展,拓展產業共好的可能性,未來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機會也進而躍增。此時此刻,就先從確立個人認知、加強環境意識開始吧!

SDGs的發展目標

你有聽過SDGs嗎?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(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)聚焦全球目光,將「永續發展」正式定義為「滿足當代的需要,而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之發展」;直至2015年,聯合國盤點全球重大議題,提出兼顧經濟、社會與環境3大面向、共計17個項目的永續發展目標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簡稱SDGs),並設定於2030年檢視各國的推動成效及作為。

咖啡 X SDGs

對咖啡依賴性極高的國民而言,每天一杯咖啡早已成為生活必需;從生產端到銷售端,其實SDGs的理念也正在咖啡產業的各個角落萌芽和發酵,而永續發展若要實踐得更長遠,仍須政府及民眾共同推動支持,使手中的咖啡永久乾淨、持續飄香。

台灣咖啡莊園傾向集約式小農個體戶,大部分成員並無缺糧、營養不良等問題。聚焦在環境永續方向,政府提倡農民於平地耕作,自我檢視水土保持措施,並鼓勵在咖啡園使用草生栽培保護土壤;水資源管理如初步中和處理後排放、使用省水式去皮機等等;以及減碳計畫、肥料挑選和能源使用的調整改善,都是咖啡莊園能逐步達成的目標。最後回歸到土地利用及地方創生層面,台灣城鄉距離不似其他咖啡產區遙遠,因此若能完善農村應有建設、打造友善的種植環境,甚而帶動周邊社群的文化傳承及觀光發展,讓鄰近的城市及產地能兼具經濟生產力及恢復彈性,更能讓人民安全地在環境負荷不超載的土地上生存。從種子到咖啡的過程中,若能鼓勵台灣有機咖啡栽培,友善土壤環境,將國產咖啡推向精品永續,朝全球永續的方向發展邁進,將更有機會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步。

當生豆或烘焙好的豆子來到銷售端,此時最接近消費者,也必然有重大的社會影響力。一般咖啡館在挑選人才時若能注重性別平等,提供教育訓練增進員工職能,以及在日常或危難時刻保障員工權益,都是對永續經濟的貢獻和累積。例如UCC復育和振興失傳的咖啡品種,透過採購優質咖啡豆以支持和幫助當地的咖啡農;藍瓶咖啡Blue Bottle除了倡議減少資源浪費及碳排放外,更執行「買一包咖啡豆,回饋五份餐給食物銀行」的計畫,讓產業在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能夠將資源反饋給需要幫助的家庭;以及星巴克近來推出的循環杯計畫,藉由可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杯租借服務及優惠,在滿足消費者口腹之欲的同時,也降低一次性外帶杯對環境積累造成的負擔。

除了直接食用而盡的咖啡飲食外,如今也出現更多循環再利用的周邊商品。許多人會將咖啡粉置於車內或冰箱作為簡易除臭,此外咖啡渣也被應用製成牙刷、燈罩、紡紗衣物,甚至被轉化為汽車燃料和陶瓷工藝。在消費者的接納和支持之下,咖啡得以其他形式更長期地存在大眾生活中,藉由業者和消費端的共同響應,推廣永續生產的價值。來自澳洲的環保咖啡杯,以「綠色環保」的設計意念,將全球每年約數百萬噸的廢棄咖啡豆脫殼殘渣,再生製造成 「Huskee Cup」,實現將咖啡豆變成杯子(from crop to cup),以其低碳足跡、可回收永續使用的特性,減少人們對一次性外帶杯的依賴,讓咖啡成為循環經濟,創造生生不息的價值。

SDGs全球化的未來?
人人都是永續經營的解方

一杯咖啡產生的過程中要消耗多少碳足跡?對多數人而言,到咖啡館外帶咖啡是日常樂此不疲的休閒行程,然而若未能採取環保行為,卻也會逐日加重對環境的負荷。其他產業亦然,從個人行動到社會意識,每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都有人不斷嘗試、做出改變,盡可能維持生活、生產與生態的平衡;如何在發展人類文明的同時,學習與環境和平共存,是我們一輩子不可忽視的課題。SDGs的存在意義是什麼?我們能在目前的環境中如何調整習慣?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產、學界的人物,如何朝永續經營的願景邁進吧。

文章出處:Vol.43《從SDGs看咖啡產業的永續經營》

轉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