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波咖啡 吳則霖X硬是設計 吳透

興波咖啡 吳則霖X硬是設計 吳透
──就像走在荊棘之路森林為設計概念貫穿滿室

撰文/蔡婷如 攝影/戴子傑

未竟之路 (美國詩人 羅勃・佛洛斯特)

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,而我,

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,

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。

硬是設計設計師吳透眼中的吳則霖,就像走在詩中樹林裡那條一般人不會走的艱辛之路,追逐著自己的理想和熱情。於是吳透以森林為設計發想,規劃了整體空間,當推開隱含荊棘意象的大門,興波咖啡旗艦店就像一條森林大道盡顯眼前。

咖啡誌(以下簡稱C³):請問兩位是如何認識的?
吳則霖(以下簡稱Berg):去年開始在找店面,嚴格來說,這是我第一次從頭到尾要開店。之前的店是已經裝潢好,只要接手後續就好,但這一次是從裝潢就要開始進行。一開始有找到伊通街的房子,我很喜歡但又覺得好像怪怪的,剛好台中林總裁介紹透哥給我認識,那時候有提到現在這個空間。但我跟透哥說我還蠻滿意伊通街的房子,也許他可以幫我做伊通街的室內設計。

後來我覺得租一個地方,不能只看房子本身好壞,還需要綜合考量,總之最後決定了現在這個空間。

吳透(以下簡稱透哥):我很早就知道Berg,他是偶像嘛(笑)。這一切很湊巧,那時候Berg在臉書上發文說找設計師,Jerry在留言串裡tag我,所以我們就有聯絡。當時我有跟Berg說不一定要合作,但可以先認識一下,而且那時候房東本來只釋出一樓店面,沒想到後來租下兩層樓。

C³:那當初怎麼會決定要租下兩層樓?
Berg:這個房子我來看過幾次,才決定放棄伊通街。一開始的時候,原本設定開一間40-50坪的店面,所以只看了1樓。那時候覺得這空間很深,而且是雙店面打通,很寬敞,唯一疑慮是採光有點差。剛好有一次湊巧上2樓看一下後方儲藏室的天花板狀況,發現原來有個天井,就自己開始幻想起來了,想像如果租下2樓,打通天井後會是什麼樣子。

以前東區的店面在地下室,我當時幾乎沒有休假,每天都在店裡排班,有時候如果連續五、六個小時待在地下室,頭會有點暈,因為沒有採光,光線太暗,就會上去走一走透個氣,所以我很渴望擁有一間有採光的咖啡館。當然很謝謝房東相挺,給了優惠折扣,但一開始聽到兩層樓的房租時,心裡還是偷偷OS一下「拼了啦!」。

C³:對空間的設計構想如何溝通協調?
Berg:一開始對空間想像很模糊,透哥建議我可以找一些喜歡的咖啡館風格或空間圖片丟給他,讓他了解一下。透哥:Berg當時有丟了一些照片或喜歡的風格給我,所以我知道他喜歡明亮感,但最初我們是先從繪製三個不同吧檯位置的設計圖給他選,因為吧檯位置會影響後續設計,以此為開端,朝向他喜歡的明亮感。

C³:為什麼會從吧檯的位置做為設計發展?
透哥:因為這個店面真的很大,所以吧檯位置會影響其他空間的呈現方式,也會決定整體空間風格。後來Berg選擇了環形吧檯,我們就依據他的選擇繼續發展下去。

Berg:選擇環形吧檯的原因,是因為想要客人一進門,就感受到一間不一樣的精品咖啡店,不同以往的吧檯規格。先給客人一個震撼,再來體驗我們的細節。

C³:環形吧在設計上有沒有什麼困難?
透哥:當然會呀!(笑)

Berg:以工作流程來說,最直接影響就是走動會變多,還有畸零空間也多,造成收納困難,也因此花蠻多時間在討論工作的位置和動線配置。

透哥:因為是圓弧狀,設計上難免有些困難度。比如做抽屜時會有一些空間被浪費掉。然後,我希望給Berg一個比較完整的檯面,在拼厚度5mm不鏽鋼檯面時,盡量用最少塊數來做拼接,好讓視覺達到完整度。過程中其實還有很多取捨,比如預算、時間等。Berg:檯面是很後期才決定材質,加上前端花了很多錢,預算有點緊繃,考慮了很多材質,都覺得不OK!但卡在不鏽鋼檯面價錢有點高,有點糾結,後來決定牙一咬,還是不鏽鋼檯面。

C³:請兩位談一下,當初空間設定的設計概念主軸是什麼?
透哥:當初先決定吧檯位置,並發展了一陣子之後,才跟Berg確認我想用「森林」做設計主軸。除了我很喜歡「未竟之路」這首詩,SimpleKaffa裡的Kaffa意指當初發現咖啡豆的Kaffa森林,所以他們本身LOGO是三棵樹,剛好Berg名字中有一個「霖」,也有木在裡頭。所以我才想整合這些元素,作為一個完整的設計理念。

材質上,我喜歡用真實材料,感覺就像造物主陪伴著這個空間。所以商品展示架的那片牆,為了塑造把森林帶進來的感覺,掙扎了很久,最後決定用真實的桃花心木樹皮拼貼。我所有同事都反對,因為設計圖根本沒法畫,找了好幾個木工也不願意做,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做。但我沒有放棄,剛好有朋友有這批樹皮,我全部買下,花了一段時間處理和等待乾燥。當然,我也很誠實地說沒辦法保證未來不會有白蟻,但我們做了很多處理,應該是還好!

Berg:所以要趁出問題前,趕快把錢賺回來。(笑)

C³:合作難免有摩擦,請問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爭執?或是最肚爛對方什麼事?
Berg:最大的僵持應該是燈光。

我不喜歡黃光,為了白光和黃光,來來回回協調很多次。唯一發火那次是有一天牆上的霓虹燈裝上去,還有調整旁邊獎盃和展示架的燈光時,我那時候覺得黃光打到咖啡豆的包裝上,並不好看,沒辦法吸引我的購買慾望,希望光線可以再白一些。再加上霓虹燈那面牆的黃光不夠亮,但霓虹燈本身很亮,當初我們設定獎盃放在那裡,就是想讓人拍照。當時透哥的監工在現場,我就跟他說:「你看,我們不要說什麼專業的相機,就拿最多人拿的iPhone就好,拍清楚人的時候,霓虹燈就是一團模糊;但如果霓虹燈拍得很清楚,人就是黑爆!」

當時監工很為難,因為他必須遵從透哥指令,我當場理智斷線的說:「好,那你們趕快弄完,然後我自己去IKEA買燈回來換。」

透哥:為了燈光的色溫,的確彼此很拉鋸(笑)。

他想要早上太陽光的感覺,那色溫大概是6000K,但我的設定是2700K,彼此認知的色溫差距很大,花了點時間溝通。但有些地方我真的沒辦法妥協,像白光打在樹皮上,視覺會整個平掉。

然後霓虹燈的部分我解釋一下,那時候燈光還沒有全部到位,調整好光線比例,其實就沒問題了,現在站在霓虹燈前拍照,怎麼拍都很OK。但我不得不說Berg已經算是很天使的業主了,脾氣算很好,而且很尊重我。不過,雖然很少打槍,也不是沒有啦!

C³:這樣聽起來,是不是有沒有什麼樣的設計想法曾經被對方拒絕過?最後有實現嗎?
Berg:透哥一直想在門口地面做一個地標裝飾,至今我依然Say no!

透哥:Berg是個喜歡視覺不要太複雜的人,當初地標的設計圖樣有點繁複,不過我覺得那是一個視覺門面。

Berg:我拒絕的原因一來是圖樣有點複雜,再來是希望大家可以把視覺重點放在吧檯。

透哥:這部分還在努力遊說他同意中,我不會放棄的。

C³:有沒有完工後跟想像有落差的地方?
Berg:有呀!一定有。像現在坐的這個位置,當初摸到桌面材質時,我馬上驚呼說:「誒!這個不行。沒有質感,我不能接受!」

透哥:那時候錢都花得差不多,用美耐板材質是為了幫他省錢,但我也是有慎選過的好嗎?沒想到他不能接受,所以才換大理石桌面。但因為沒錢了,所以這幾桌的大理石桌面是我送他的。當然,也是希望空間的呈現可以出來那個精緻度。

C³:空間內有沒有什麼地方,完工之後反而讓你們有意外之喜的感覺?
Berg:大概是從樓上往下俯拍吧檯的這個角度,蠻讓我意外的好看,而且我看到很多人也會拍這個角度。

透哥:空間在設計時,我腦中已經有完整視覺,沒有太多意外之喜,眼裡只有目前還不能做的部分。(笑)

C³:哈哈,所以空間內有什麼設計上的遺珠之憾?
Berg:我是還好。空間設計上,我蠻尊重透哥,只要空間的機能性有,視覺美感的部分,我只在乎有沒有超出預算(笑)。

透哥:很多細節上的處理,我都沒有跟Berg講,有些矯情的部分,他一定會拒絕。像入門的環狀吧檯,會很自然分出左右兩路動線,右邊是等待咖啡的客人,左邊是逛展示架的人。

大多數人都是來喝咖啡,所以右邊的人群一定多過左邊,於是我埋了一些暗喻在內,把Berg的世界冠軍獎盃放在商品展示架那面牆,也就是比較少人走的路。就像美國詩人羅勃・佛洛斯特寫過的「未竟之路」這首詩,裡頭說樹林有兩條路,但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,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,這就好像Berg在走的路。像這樣很矯情的想法,我沒有跟他說。

但很多想法還是被他拒絕了,比如有些角落的設定是為了擺放植物,到現在還沒有實現。

Berg:對,這一塊我也還是Say no!我們真的很不會照顧植物,你看,連門口的萬壽菊目前都呈現假死狀況,那已經算好照顧的植物了。

透哥:這一塊我也是尊重啦!畢竟真的花了他很多錢,很多設計是需要花錢的,連你看到牆壁上的畫都是去借的,因為已經沒有錢了。但我不會放棄啦!以後再說。(笑)

C³:如果時光可以倒轉,有沒有想再增加的東西?
Berg:想再增加3樓,增加廚房,增加菜梯,哈!

我一直想要有廚房,也討論過是不是要放在空間後方的位置,但後來覺得這樣會浪費掉天井採光,只好忍痛放棄。因為我很喜歡吃漢堡,所以想賣漢堡,現在只好希望附近能開一間好吃的漢堡店。(笑)

文章出處文章出處:Vol.21《咖啡美—藝術美學 跨界思維》

轉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