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可變流速濾杯」大蒐秘

「可變流速濾杯」大蒐秘

撰文、攝影/林楷偉

從古至今,沖煮咖啡的方式五花八門,但總的來說不外乎滴濾式、浸泡式與加壓,而使用手沖這種滴濾的方式來萃取咖啡,從手沖壺、濾杯、下壺外加電子秤,這樣的簡單組合在近幾年來快速佔領咖啡器材市場,有別於過去使用虹吸原理、浸泡式的賽風咖啡,「手沖」在第三波精品浪潮幾乎稱霸咖啡業界!

隨著精品咖啡浪潮方興未艾,各類型的手沖壺、咖啡濾杯甚至最底下那台不起眼的電子秤,都有廠商投入開發,募資平台上三不五時就有新產品問世。究竟什麼樣的魔力,讓「手沖」這個看起來簡單,實際卻很不容易的沖煮方式,成為咖啡圈眾人追捧的手法?

「個性化」絕對是當中最功不可沒的重要因素!滴濾式的咖啡沖泡模式,原本就比浸泡式萃取更為不穩定,而這個看似缺點的「不穩定」反而成為咖啡師們展現自我風格、品牌調性的一大利器。職人咖啡師藉由嫻熟手法,搭配不同器材,沖煮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味表現,展現出獨具風格的品牌及個人形象,讓沖煮咖啡的過程,就像是一場炫目奪人的精彩演出,將吧檯前的位席化為搖滾區,成就城市裡最美麗且經典的咖啡館風景。

而為什麼手沖咖啡是個不穩定的沖煮方式?首先變數為水溫,在沖煮的過程中水溫會持續降低,水溫的溢散對於咖啡萃取是一大變因,溫度越高萃取越多;反之則越低。再來是人的狀態影響更巨大,從悶蒸水量與時間、注水大小、執壺高低、繞圈速度、繞圈範圍再到停不停水、何時移除濾杯、總沖煮時間,在在都影響了風味釋放的表現,加上咖啡豆的品種差異、處理法、烘焙方式,這些林林總總的變因再排列後,就是數也數不清的風味組合,也是滴濾式沖煮不穩定的由來。若想要追求穩定的風味呈現,除了苦練沖煮技法外,再來就是工具的選擇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這也造成咖啡器材市場蓬勃發展!這一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「可變流速濾杯」,流速怎麼變?又為什麼要變?且聽筆者娓娓道來。

在咖啡萃取過程中,香氣、酸質、甜感、苦味、澀感有一個大致的出現順序,這個順序和研磨粗細、顆粒形狀、水溫、沖煮力道以及萃取時間有關,當磨豆機性能越來越先進、溫控手沖壺也越來越普及,用滴濾式手沖煮出好咖啡最大的挑戰就是沖煮咖啡的那個人了。如果穩定性不高,水注忽大忽小、繞圈忽快忽慢以及伴隨著各種不可控變因,自然無法沖出令人滿意的風味。

筆者多年來咖啡教學最常遇到的新手問題,主要都圍繞在注水過大、繞圈過快、壺嘴過高導致底層咖啡粉攪拌不足,再加上使用的大多是強調快流速的濾杯(較普及之外,通常價位也相對較低),導致沖出一壺徒有香氣,卻又酸、又單薄得令人垂頭喪氣的咖啡水,沒把咖啡萃取中段該有的甜感表現出來。又或者是使用的濾杯設計不良加上手法不佳,導致浸泡時間過長而將苦味、澀感沖煮出來,讓人難以下嚥,通常以上兩種問題還會產生第三種狀況,就是部分萃取不足、部分萃取過度,結局就是又酸又苦。

要想穩定沖出中段的甜感,除了苦練手法外,市面上有幾顆厲害的濾杯能夠幫上大忙,藉由經過精密計算設計的肋骨構造,讓沖煮過程透過不同水位高低,限制空氣的流動產生不同流速,除了能表現酸香,也帶出甜感,並且避免浸泡過久產生的苦味及澀感,這麼厲害的新手救星,就是這期的主角──「可變流速濾杯」。以下,就筆者手上有的幾顆知名濾杯來做介紹。

KONO

幾乎可說是這類可變流速濾杯始祖的日本KONO,採用樹脂材質射出製作,因此能在高精準度下達到大量生產,仔細觀察肋骨就會發現銳利度十足,最新一代的肋骨僅達濾杯三分之一的高度,水位在這個高度以下,會因正常的空氣流動,讓流速順暢,萃取出前段的香氣與酸質,當水位漸高超過肋骨部分,杯壁轉為平面使空氣流動變慢, 連帶使流速趨緩, 拉長浸泡時間, 容易帶出咖啡中段甜感, 風味震幅相當大, 搭配KONO自家點滴式萃取手法,營造出濃厚風味,甜感十足且層次多變。唯一可惜的是樹脂材質不適合高溫沖煮,筆者手上將近十顆KONO全數逃不過變質命運,建議使用此濾杯的朋友,沖煮水溫按照官方建議的88度為宜。

客噐客氣

位於台灣苗栗的客噐客氣,主理人蕭立應老師是位喜愛喝咖啡的陶藝家,他除了充分了解咖啡萃取所需,也與台灣多位知名咖啡師聯手打造咖啡濾杯,不光設計美觀、質感優異外,也有著實務上能沖出一杯好咖啡的所需條件。

筆者收藏了全系列的客噐客氣,刻意挑選全白色入手,即使擺著也是組賞心悅目的藝術品。在該品牌系列作品中,其中兩顆帶有可變流速設計,其一是「六肋濾杯」,杯如其名帶著六根短肋骨的設計,沖煮過程水位低於肋骨之下流速正常,隨著水位上升則空氣流通變慢,轉為半浸泡式萃取。整體流速偏慢,很接近日本KONO 口感厚實的風味,推出當年時,常被用來取代樹脂材質的KONO。

第二顆則是目前正在募資平台上大放異彩的「夜耀濾杯」, 基本上可視為六肋的下一代,十二根立體度十足、俐落的肋骨,撐起濾紙讓空氣流通更為快速,為沖煮前段帶來更高的流速,更加突顯酸香味。水位高過肋骨後轉為半浸泡式萃取,讓沖煮出來的咖啡成品有著更大幅度的風味變化,細細觀賞這顆濾杯,其上頭的釉料隱隱閃爍著光芒,就像是在夏夜裡閃爍的螢火,美不勝收!

智造所

產品皆由台灣鶯歌窯廠燒製的智造所,有別於大部分市售濾杯都是一體成型,智造所獨家研發的「玫瑰花濾杯」則由陶瓷本體加上矽膠材質杯墊,以及實木杯托組合而成,雖然增加了沖煮、清洗的調整時間以及摔破風險,但不得不說這設計在外觀上的確別有一番風味。

智造所由兩位主理人李全祿與吳子文創立,設計師出生的李全祿年輕時在中國設計招財貓商品,過程飽受不肖業者山寨之苦,據說曾有過做出兩百件產品,卻有兩億件在市場上流通的慘痛經驗,因此初期設計「玫瑰花濾杯」時,便決定採用製程更為複雜,更不容易被盜版的製作方式,結合三種材質,最終有了全然不同的濾杯面貌。

仔細觀察濾杯,會發現靠濾杯底部三分之一處的肋骨相當浮凸,在此水位高度,下水快速,淺焙咖啡得以帶出前段的迷人酸香風味,隨著水位逐漸升高,玫瑰花瓣般的肋骨弧度漸趨平緩,除了讓濾紙貼合在杯壁上使得流速轉慢外,帶著弧線的水平肋骨也讓下水路徑得以延長,突出的肋骨留住細粉,讓沖煮過程不堵塞,帶來更為乾淨細緻的風味。

「玫瑰花濾杯」分為一代與二代,主要差異在於肋骨的浮凸程度,一代流速偏慢,二代則是加快了流水速率;另濾杯釉料亦有分別,一代主要為亮面釉料,二代則加入遠紅外線消光塗料,呈現更為特殊的成色與觸感,至於遠紅外線對於咖啡風味的影響?未來有機會再來好好測試一番。

隨著第三波精品咖啡的蓬勃發展,台灣研發製作的能力也展現得淋漓盡致,除了以上品牌外,還有許多優秀職人持續為了更好的一杯咖啡而努力著,身為愛好咖啡的消費者,當然要支持這些原創的品牌與設計師們。筆者在咖啡課程中時常會遇到學員發問,為什麼網路上那麼多看起來差不多的東西,原創品牌卻要動輒上千甚至上萬的代價? 既然長得差不多, 是不是選擇便宜的就好?

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簡單卻語重心長,盜版者不需產品研發的成本,原創者卻要花上大把的時間、金錢與人力做測試,還不一定會有結果,若是大家都選擇便宜的盜版產品,未來又有誰願意或有能力開發新商品?為了有更好的產品與器材,務必請讀者們在選購咖啡器材之前,好好做功課了解品牌故事與產品,為更健全美好的精品咖啡市場把關!

最後,讓我們拿出手邊有的可變流速濾杯,一起來試一試這種可以輕鬆沖煮出完整風味的神兵利器,喝杯酸甜平衡、香氣豐富的好咖啡吧!二代玫瑰花濾杯,有著更立體的花瓣肋骨,以及特殊遠紅外線釉料帶來的特殊質地。

文章出處:Vol.34《以焦點趨勢迎接產業重啟》

轉推